Dimanche 小資女孩省錢月,精選商品30元起!

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

『新書推薦』打開雲門:解密雲門的技藝、美學與堅持,果力文化/主編;鄒欣寧等/著 閱讀情報

打開雲門:解密雲門的技藝、美學與堅持

內容簡介

  林懷民1973創立雲門舞集、1998創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、1999創立雲門2;獲2009德國舞動國際舞導大獎終身成就獎、2005時代雜誌「亞洲英雄人物」、2002/1980國家文藝獎、2003行政院文化獎、2009 德國終身成就獎、撒姆爾.2013史克利普/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、2013國際舞蹈日代言人。2013,雲門舞集40週年。

  雲門為台灣觀眾呈現了168 齣舞作,經典作品是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,定期下鄉巡演將藝術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,演出已逾 2000 場;2013年,雲門走訪 34 個國家187 個城市,於華語世界、亞洲乃至於國際社會,雲門都是台灣原創精神的驕傲。

  從早年京劇元素運用、新店溪野地訓練,到 80 年代後引入太極導引、內家拳、武術,雲門將東方美學內化為獨特的身體語言;從 70 年代小劇場成長為 110人的專業舞團;從一卡皮箱拎了就走的舞台道具,擴增到一整個 40 呎貨櫃的國際巡演;《九歌》 800 支燭台瞬間燃亮的燈河,《流浪者之歌》3.5 噸金色稻米自天而降,《狂草》以身體舞書法、研發先進的紙張滴墨,《屋漏痕》傾斜8度的舞台與流動的水墨雲……

  雲門 40,在舞台上創造出無數令人屏息的魔幻時刻,它集結了編舞者的靈思創想,舞者身心意志的鍛鍊,舞台、燈光、服裝、佈景、多媒體等跨領域專業工作者的心血。

  本書深入雲門工作現場,專訪林懷民老師、不同世代舞者、行政製作團隊、劇場專業工作者,梳理一手珍貴文獻,以身體技藝、劇場美學、創意管理、時代精神、未來宣言、與年輕人的對話,解密雲門。同時,搶先記錄林懷民老師 2013 新作《稻禾》於台東池上的田間採集、創作過程。

  雲門,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:1981年,歐洲巡演 90 天、 71 城、 73 場;2013年,走訪 34 個國家、187 個城市;2013年,雲門演出累計 2,064 場,雲門2計 894 場,平均 2.6 天演出一場。今日,雲門仍然堅持下鄉免費巡演,熱情款待鄰家阿公阿嬤、少年孩子,站上國際舞台,雲門就是台灣!

本書特色

  雲門40,水泥地上遍地開花。
  堅持下鄉,面向世界而舞。
  這是有所期待的生活。

  首次打開雲門,直擊工作現場,深度專訪林懷民,
  帶你一窺雲門的身體技藝、劇場美學、創意管理、時代精神。
  台灣第一本「雲門創意解密」之書!

  ▲直擊雲門工作現場!

  △ 魔幻時刻大揭祕
  瞬間燃亮800盞油燈
  傾斜8度舞台的極限挑戰
  抗拒物理現象的舞紙流墨
  3.5 噸黃金稻穀如瀑而下……

  △ 驚人紀錄的創意管理
  168支舞作
  34國187 城全球巡演
  平均每 2.6 天演出一場

  △ 完整珍藏!20支舞作經典瞬間 
  以身體舞書法「行草三部曲」系列
  經典文學新詮《白蛇傳》《紅樓夢》《九歌》
  記錄世代記憶《薪傳》《我的鄉愁,我的歌》《家族合唱》
  求道與佛偈的體悟《流浪者之歌》《水月》
  墨法自然的東方哲思《屋漏痕》……

  ▲林懷民心路歷程,首度長篇自述剖析!

  人生的 12 個片刻 12 種領會
  出入規矩、從無到有的編舞過程
  與年輕創作者的對話

  ▲ 新作《稻禾》向大地致敬

  細節,創造歷史!不分台前台後,雲門以扎實的行動呼應這行字。

  書中以創新的編輯體例、示意圖解、拉頁設計、特殊裝幀,解析雲門身體訓練、劇場美學以及專業團隊的運作。對於關心、支持雲門的朋友,透過本書嶄新的視角,將重新認識舞台下的雲門;對於兩岸三地喜好藝文活動,與有志投入表藝、文創領域的讀者,這是一本必須收藏的創意解密之書。

作者簡介

果力文化主編、鄒欣寧等著。

  果力文化關注台灣當下的文化現象,與正在發生的未來,以本土自製書系、獨到翻譯選書,創意編輯體例及圖文整合,提供嶄新的觀點、有趣的知識、生活的提案。果力,為讀者帶來閱讀的驚喜,創造我們與現實對話的力量。

>>更多打開雲門:解密雲門的技藝、美學與堅持,果力文化/主編;鄒欣寧等/著 相關訊息

內容連載

[第一篇]

一粒米,一畝田,與台灣土地的未來

口述 林懷民


我有「稻米情節」。七○年代的《薪傳》徒手「插秧」。九○年代的《流浪者之歌》真米登場。遠兜遠轉,雲門四十歲,我竟然又回到稻田。

我在嘉義新港故鄉渡過童年。短短的街道之外,就是嘉南平原,農人四季辛苦忙碌。收割後,稻穀鋪滿厝前空地。天氣好的時候,會看到稻禾翻動的盡頭聳立著新高山,就是阿里山,日本時代叫新高山。也許是這樣,稻米比較容易挑動我。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。

現在很少看到遠山,因為空氣不好,也由於發展、高速公路、高樓大廈,田園也不再遼闊。

過去農村支撐起經濟生產、人情網絡,更內化了謙卑有情、敬天愛土等素質。但是,台灣農村今日面臨土地徵收、農地流失、水資源短缺、糧食自給率下降、生態災難、自由經貿等等巨大的挑戰。

大家都看到這些問題,也開始有行動了。

企業在過年時互相交換禮物,十幾年前大家會收到名牌禮物,現在很多企業都送米。他們常常跟一個農家或團隊承包所有收成,用這個行動,來支持農村再復興。

面對經濟、氣候的大變局,以及土地徵收等種種結構問題,我想我們需要提出新時代的,前瞻性的國土規劃。我們連美麗灣的問題都還不能解決。

台灣的國土規劃需要很大突破。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問題,可是土地安頓了,也許可以慢慢找到心的安定。

池上讓我看到農民的、台灣人的進步

我是城市人,對農村和農民有固定印象,當然也從雜誌上讀過新農民的報導。池上朋友,讓我真正看到農民的、台灣人的進步。

我一定要說這故事。因為籌備《稻禾》,我們選上葉雲忠先生的田,採集視覺素材。錦園村村長李文源說,「你選這塊田,是因為我們沒有電線桿,對不對?」那裡,毫無障礙,一望無邊。農民除了要工作方便,還要求美!工作環境和家園要美。池上那麼乾淨,跟印象中「古代」的農村不一樣。

去葉先生家,上二樓看到超大幅的米勒的《拾穗》複製畫,再一轉身,是梵谷《星空下的咖啡店》,閣樓掛滿葉太太寫的書法!事實上,很多池上人都寫字。耕讀人家,池上農友就是。

池上推動有機耕作。一位老先生驕傲地告訴我,「我們是科學種田。要講習,要填表格,每天讀資料,很忙。」如果農村是基礎,從這裡可以看到台灣底盤最新的發展。

他們使我尊重,同時使我汗顏。因為我們在城市擁有很多資源,可是我們是不是比他們更進步?李村長說他不喜歡台北:「每個人走路像跑步!」

二○一二年十一月六日,雲門同仁到池上學習割稻。長時間的彎腰,脊椎比想像中的痛。抱稻穗的滿足,比想像中還快樂。

真正讓我們驚動的是池上的農友。農友的視野,談吐和自信大大顛覆刻板的農民印象。不變的是他們的勤樸和誠懇。

鄉村農民有了巨大的進步,作為都會藝術工作者的我們,如何開拓視野,提升品質是必須長期面對,思考的課題。

>>更多打開雲門:解密雲門的技藝、美學與堅持,果力文化/主編;鄒欣寧等/著 相關訊息

本類書籍銷售TOP5

  1. 打開雲門:解密雲門的技藝、美學與堅持
  2. 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
  3. 無限的網:草間彌生自傳
  4. 神行陌路:葉錦添的新東方主義
  5. 360°感覺雷諾瓦:法國美好年代的女人味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