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manche 小資女孩省錢月,精選商品30元起!

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

『新書推薦』重新解讀日本歷史,網野善彥 閱讀情報

重新解讀日本歷史

內容簡介

  大賣50萬本的長賣暢銷文化書!

  2012年日本丸善書店丸之內本店,精選為「瞭解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十本書之一」。

  讓你看見活生生的日本人!
  改變你日本史觀、更動態、更捍衛人心的經典大作!
  網野史學的入門篇,內容豐富、充實,富含考古學的樂趣。

  你知道嗎?
  .日本百姓都是農民?
  .日本是孤島?
  .日本人是單一民族?

  開啟你對日本歷史的興趣,完全打破你所知道的日本史!
  掌握住日本十四世紀的南北朝動亂轉折期,
  便可以知道人類往後的道路,
  並重新思考日本的文化和社會問題。

  閱讀歷史不應該只順著時代區分,歷史描述也不應該只侷限於政治狀況。想要瞭解真正的日本歷史樣貌,不應該只關注天皇等上位者有什麼豐功偉業,更必須著眼於庶民活生生的動向。剝去同質、均一的表象外殼,會看到十分多元的民族社會內裡。

  日本中世史的偉大和有趣,都是因為有作者網野善彥的存在。由擅長日本中世史、庶民史的網野善彥歷史學家蒐集了豐富的史料,撰寫而成的《重新解讀日本歷史》,活靈活現呈現出一段又一段的日本故事。

  《重新解讀日本歷史》集結了1991年出版的《重新解讀日本歷史》和1996年出版的《續.重新解讀日本歷史》內容。本書前半部,從文字的普及、貨幣的流通、不同地域下的生活方式和從事商業、農業的方法,女性地位的變化,來說明日本在十四世紀社會所發生的劇烈變動。而後半部,則是試著提出問題並回答:日本是以農立國的農業大國嗎?日本社會是農業社會嗎?日本的百姓等同於農民嗎?

  本書提出了,日本城市,也就是所謂的「村」、「町」為什麼在十四世紀出現?除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,生產力提高到某種程度的歸因結果之外,網野善彥提出嶄新的觀點:與文字的普及度和實用性有密切相關。世界上使用漢字、平假名、片假名三種文字排列組合出七種文字語言的民族非常罕見。在日本文字的世界中,漢字、平假名和片假名在文學和歷史的洪流中,使用各有消長並代表著獨特的意義。律令國家建立下的文書主義為什麼、如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?文字就像一扇開像耀眼文明的窗口,成了具有「神聖世界」意義的新國家建立與轄下各地區人們的重要媒介手段。

  物品唯有在「市場」這種特殊的場域中,才能脫離贈與互酬的關係,成為「沒有關係」的狀態,也才能變成該物件本身而被交易,這是日本市場最初出現的原理。那麼市場出現在哪裡呢?人們認為彩虹是此世和彼世、神聖世界和俗世之間的橋樑,所以會在彩虹出現的地方開啟交易,以討神明歡心。

  日本最初的金融行為是人類出借奉獻給神佛的東西,之後為了向神佛還禮,所以就有附加利息返還的形式。當時的進行交易或從事金融行為的商人或金融業者具有神、佛天皇的直屬民的身分資格。十四世紀之後,這些人無法再保有古時候由神佛處取得的特權,他們開始向世俗權力要求保障。同時在這關鍵的轉變期中,「鎌倉新佛教」的新興佛教各宗派、禪宗等的活躍,擁有將手工業者、職人組織起來的實力,並同時擔任了貿易商人的角色。這時期的借貸、募款的商業和金融行為,不再是靠經營土地或領地,已經具備了「資本主義」特色。在第二章中,可以看見日文版本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的訊息。

作者簡介

網野善彥(1928-2004)

 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。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史學科。歷任名古屋大學助教授、神奈川大學短期大學教授、神奈川大學特任教授。為歷史學家。專攻日本中世史(鎌倉時代到室町時代,十二世紀末~十六世紀末)、日本海民史。網野輕視既存的歷史學,在戰後充滿刻板印象的保守主義和進步史觀橫行之時,提倡「網野史學」的新史觀,專門研究在山林、野外、河川、海邊生活的平民百姓,具有洞察力,能生動描述無名之人的生活,作品深具魅力。可以說日本中世史的偉大和有趣,都是因為有網野善彥這位中世紀史學家存在的關係。著作有:《蒙古襲來》、《日本中世的非農業民和天皇》、《無緣.公界.樂》、《異形的王權》、《日本社會的歷史》、《「日本」是指?》等書。

譯者簡介

堯嘉寧

  台灣大學法律學碩士,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,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科交換留學生,研究主題為台灣人民在歷史中的紛爭解決型態與認同意識;發表論文曾獲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獎助,多次擔任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翻譯或口譯,在新加坡擔任專職譯者兩年,現職為英/日翻譯,已出版之譯作有《新日本近代法論》(五南出版社),也同時參與非營利組織的社福工作,並在原鄉投入兒童課輔。

>>更多重新解讀日本歷史,網野善彥 相關訊息

內容連載

物品何以成為商品

不過雖說如此,但是關於錢還是有許多問題,也還有許多讓人無法明瞭之處,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上述的流通錢幣基本上都是中國大陸的錢幣──宋錢、元錢、明錢。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中,銅的生產活動其實十分活躍,有大量的挖掘、生產,銅在出口品中也占前幾名的位置。在鑄造技術方面,日本自古就有鑄物師,亦即日本社會應該具有鑄造錢幣的能力。

但即使是如此,平安後期之後的統治者卻都沒有想要鑄造錢幣的想法。除了像後醍醐天皇這樣特例的天皇最後以失敗告終之外,其他──不論是王朝或幕府──都沒有想要鑄造錢幣、印製紙幣的構想。這究竟是為什麼呢?如果考慮到中國和日本的社會,這應該是一個大問題,在日本曾經出現過社會尚不成熟,但仍然勉強發行貨幣(錢)的國家,原因大概跟這件有關吧,不過這仍然是尚未獲得解答的問題。

松延認為十四世紀的社會是「過早被貨幣化的社會」,應該也與這個現象有關。這件事暫且不論,如果錢像這樣真正成為貨幣,並且開始在社會中流通,這應該也會使得其之前的交易和金融的意義,還有參與交易和金融活動者的社會地位,都發生極大的決定性變化。

關於商業和交易的行為,最近有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的討論,不過將物品視為商品,並且在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交換,其實在某個時期之前的社會是在普通狀態下不可能實現的事情。物與物的交換、在人與人之間交換東西,其實是所謂的贈與互酬的關係。贈送東西給對方,再從對方那兒接受回禮,這種行為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更緊密的結合。這並不是商品的交換。那麼,怎樣才算是把物品視為商品而互相交換呢?

對於這個問題,勝俣鎮夫提出了很有趣的見解。物品可以互相交換,必須存在某個具備特定條件的場域,這個場域就是市場。在市場中,物品和物品之間才可以脫離贈與互酬的關係,成為交易的物件。勝俣認為市場的意義便是與日常世界中的關係切割,依勝俣的說法便是「沒有關係存在」的場域,這是自古以來確立下來的。

例如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習慣認為彩虹出現的地方,那個地方一定會開市。平安時代貴族的紀錄中就已經出現這件事,室町時代時也殘留有這個習慣的痕跡。例如藤原道長的宅邸便因為出現彩虹,因此在該地開市、展開交易。雖然應該無法掌握彩虹會出現的地方,不過總之必須如此行事。

勝俣指出:不是只有日本才認為出現彩虹的地方必須開市,其他民族也有這個習慣,這是因為彩虹是此世和彼世、神的世界和俗世之間的橋樑,因此必須在該地開啟交易,以討神明歡心。由此也可以看出:市場被認為是神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、神聖的世界和俗世之間的分界點。

我也認同這個看法,實際上也會發現日本社會常在河灘地、河中的沙洲、或海陸的交界處(海邊)、山與平地的分界(山坡)等地開市。如上所述,選擇開市的地方通常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場所,新建的市場也和一般日常的世界有別,是可以和神聖的世界、神的世界相聯結的場域。

進入此地之後,物品和人都會切斷了與世俗的關係。也就是成為「沒有關係」的狀態,唯有在這種時刻,物品和物品才能夠真正當作該物品本身,進行交換。換句話說,在市場這個地方,不論是物品或人都只是神的世界裡的東西。再換成別的說法,也就是變成不屬於任何人的東西。在這個基礎之上,才會發生物與物的交換。

不論是那裡的社會,市場最初的原理應該都是相同的。因此,在市場中,俗界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被切斷,使得市場成為「歌垣」的場域。妻子或丈夫都會切斷與俗界的關係,只是單純作為女人或男人而可以自由社交,這種場域大家已經知道的有像神的祭典等場合,不過市場也是類似的場所。物品、人也從日常的世界、俗界所延伸的關係中被切斷,如此商品才可以進行交換。

如上所述,出現在市場和交易中的是一切世俗關係被切斷的狀態,這可以說是近代的商品交換、市場原理的原點,因此會再衍伸出相當重要的問題,不過到中世的某個時期為止,交易就是用這種形式在進行。

……那麼,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多年來都堅信這種錯誤的想法呢,這就是問題所在了。稍微想一下應該就可以知道,「百姓」這個詞彙只是指有各種姓氏的一般人民,並沒有其他的意思,所以這個詞彙本身完全沒有農民的意思。即使用古代的和訓(把漢字用日本原有的語言來讀)來讀,也沒有包含農民的意思在內。

現在的中國和韓國是依照字面的意思使用「百姓」這個詞彙。就像我曾經問過中國的留學生:「你們國家所使用的『百姓』這個詞要怎麼翻譯成日文?」,對方考慮了一會兒之後,回答:「一般人」。

應該就是這個意思。一般的用法就是把非士大夫(也就是不當官)的一般平民稱為百姓,現在也還是延續這種用法。那位留學生來到日本之後,發現大家提到「百姓」時都是在指農民,剛開始時感到很突兀,不過這也是當然的,因為百姓本來就完全沒有包含農民的意思。

>>更多重新解讀日本歷史,網野善彥 相關訊息

本類書籍銷售TOP5

  1. 耶路撒冷三千年
  2. 台灣史新聞
  3. 楚亡:從項羽到韓信 (作者簽名版)
  4. 被誤解的臺灣史:1553 ~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
  5. 太平天國之秋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