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manche 小資女孩省錢月,精選商品30元起!

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

『新書推薦』小國的靈魂:挪威的生存之道,李濠仲 閱讀情報

小國的靈魂:挪威的生存之道

內容簡介

  如果可以重新投胎,你會想當維京人。《經濟學人》

  曾經被殖民的弱小國家挪威
  如何以小搏大,成為全世界最安居樂業的國家

  挪威,一個六百多年沒有自我的國家,它曾是丹麥的附庸,瑞典的殖民地,也被納粹德軍攻占,更經常受到強鄰俄羅斯的威脅,一個人口以前不到五百萬,曾經被瑞典人在歌謠中嘲笑:「挪威人是皮鞭下苦命的一群人,他們一無所有,活得如牛一般。」現在卻是全世界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,平均壽命超過八十歲,平均國民所得為八萬六千美元,國力已經超出殖民國瑞典,甚至成為瑞典人前往謀職打工的地方。

  到底挪威在歷史上做為一個弱小的國家如何生存?如何在丹麥、瑞典、俄羅斯,甚至是英德美等強權的壓力下走出自己的路?甚至成為其他深受債務與經濟困境的歐美國家的取經模式?難道只是因為一九六九年發現石油嗎?還是有更深層的靈魂?

  曾有人說生為英國人等於是人生樂透中了頭獎,這個說法現在要換成北歐人。

  作者李濠仲在移居挪威幾年後更具解釋力的作品,挖掘挪威的歷史靈魂,他發現一九○五年與瑞典和平解體,尋求獨立的挪威,真正的價值不在於發現石油,因為有很多石油國家也沒有挪威的富庶,而是它於獨立建國前,早在一八一四年就制定領先各國的進步憲法,以及注重世代正義,絕對不濫用石油帶來的財富,成立石油主權基金,嚴格規定每年政府只能用當中的百分之四。而且真正影響挪威人靈魂,建立民族自信心的,往往不是政治人物,而是文學家與運動家。

  仔細爬梳挪威的歷史,會發現跟臺灣一樣,有過被壓迫的殖民經驗,也面臨強鄰的威脅,但如何揮別自卑,以小搏大,相信挪威的經驗會給臺灣很多的啟發。

作者簡介

李濠仲

  一九七六年生,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,曾為《新新聞周報》《聯合晚報》政治組記者,二○○九年辭去記者工作,隨任職於外交部的妻子遠赴挪威,在冰天雪地的異國挪威開始從事寫作,現為FPA「挪威外國記者協會」(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in Norway)成員,繼續以獨立記者的身分穿梭各大重要新聞事件。現暫居挪威奧斯陸,著有《挪威縮影:奧斯陸觀察筆記》《挪威,綠色驚嘆號!》《安然無恙不比遺憾好》《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》等書。

>>更多小國的靈魂:挪威的生存之道,李濠仲 相關訊息

內容連載

2.交易品

歐洲城市自中世紀留存下來的石磚路,經常是顛簸難行,鋪石間的隙縫,老是和女士們的高跟鞋作對,可說是鞋跟殺手;路面既粗糙又堅硬,行走其上還會感受到踩踏的反作用力,讓人走來倍感艱辛。不過,即使非得忍受諸多不便,它依然在此「大行其道」,念舊的歐洲人,或許是想藉由石磚路,為欠缺情感的摩登市井保留一絲有故事可說的歷史畫面。奧斯陸的「卡爾.尤翰道」(Karl Johans gate)即為綿延兩公里的石磚大街,是所有前往挪威旅遊的觀光客必訪之地,它的兩側雖然盡是Hard Rock、Fridays、H&M、ZARA這些流行時髦的商店,但終究保有現代化柏油路難以營造的古老幽情。

卡爾.尤翰道如果從奧斯陸中央車站(Jernbanetorget)這端往西走,越過一段隆起的緩坡,望向路的盡頭,遠遠地即可瞧見鵝黃色素樸雅緻的挪威王宮(Slottet),王宮前的廣場由黃土碎石鋪成,造成視覺上軟化的效果,稍稍柔和了這條路的堅毅。遇上陽光普照的晴朗好天,偶爾還會有皇家騎警騎著高大壯碩的駿馬出現在這條石磚路上,雖說他們都有其他正經的任務在身,還是免不了成為來往遊客爭相合照的活動布景。專注聆聽馬蹄敲擊石磚發出清脆的叩、叩聲,現場時空彷彿倒轉了三百年。

假設我一路朝王宮繼續前去,會先經過位在左方的挪威國會大樓(Stortinget),根據一八六六年瑞典籍建築師蘭格列特(Emil Victor Langlet)想表達的概念,圓形羅馬式主建物配合左右兩翼,象徵著國會必當展開雙手擁抱民意。每年夏天,聚在國會前的廣場曬日光浴的男男女女,東倒西歪或坐或臥,人數往往比一旁高舉布條要宣揚政治理念的民眾還多。年輕情侶坐在修剪整齊、對著國會大門的草皮上眾目睽睽地打情罵俏,完全無畏旁人眼光(或許,只吸引了我的注意),這應該也算是種挪威特有的浪漫情趣吧。

斜對角的富麗飯店(Grand Hotel),一八七四年落成,帶有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風格,享譽北歐、盛名遠播。飯店頂樓同時升起挪威、瑞典、丹麥、芬蘭四國國旗,我們不難想見現今這四個國家彼此間深厚的友誼。古早時代的富麗飯店不僅激發了挪威劇作家易卜生(Henrik Johan Ibsen)源源不絕的創作(他每天下午都會來這喝咖啡找靈感);進入二十世紀後,每年還得招待前來受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這項歷史任務無疑是它最神聖的殊榮。臺北圓山大飯店的英譯和它同名,也曾送往迎來無數政商名流,早年包括伊朗國王巴勒維(伊朗最後一位國王)和泰國國王蒲美伯都曾享用過圓山飯店總統級套房的待遇。圓山飯店一路從原址是日治時代的臺灣神社,拆除改建成臺灣大飯店再到今天的模樣,已徹底換了張新臉孔,以一襲濃郁的中國風示人。假如富麗飯店過往接待的政商名人清單,可以反映挪威這個國家在每個時期的地位分量,圓山飯店一樣也曾具備這種功能。一九八六年,解嚴後的臺灣,政治上仍未脫風聲鶴唳的氣氛,一百三十二名黨外後援會成員冒著不可測的風險,選在圓山飯店敦睦廳開會,會中正式宣布組黨。圓山飯店見證了一段對臺灣而言頗具意義的發展(也許有點身不由己),只是我略有遲疑,這段故事或許不會條列在今天圓山飯店的重要歷史紀錄中。

我在富麗飯店門前駐足半晌後再度啟程,畢竟除此街頭一隅,沿途尚有風味獨特的露天咖啡吧、時裝店、麵包店,和一年四季都可暢飲啤酒的各式餐廳坐落在卡爾.尤翰道上,這些店家的建築風格今昔交錯,熱鬧滾滾。接著,再行經已超過兩百年歷史的奧斯陸大學,一路上坡便可直抵挪威王宮。

******

問題是,「卡爾.尤翰」不是個挪威名。王宮前廣場有座王者騎在馬上傲視全城的銅像,理所當然是為紀念卡爾.尤翰國王,不過,這位國王卻是位瑞典人。穿越王宮花園,下坡直抵挪威外交部,大門口另外有尊修長高聳的「哈康七世」(Hakkon Ⅶ)銅像,在他登基為挪威國王之前,他其實是名丹麥王子。卡爾.尤翰道和這兩尊歷史雕塑,隱隱約透露出挪威、丹麥和瑞典之間千絲萬縷的過去。而原來石磚路通到底,還有那麼多的歷史分支。年輕一輩的臺北人可能早淡忘了凱達格蘭大道的前名為「介壽路」,也不甚在乎今天的總統府昔日稱作「臺灣總督府」,但總該有一閃而過的好奇心,全臺灣從南到北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數不盡的「中山路」和「中正路」?

挪威歷史上風光一時的掌權者,如出一轍地會在他們曾經占有的土地上盡可能替自己留下印記,卡爾.尤翰道即是瑞典國王卡爾.尤翰當年併吞挪威後的傑作;哈康七世則是挪威在二十世紀初因王室斷了香火,遂從丹麥敦請前來統領挪威的國王。逝者已矣,這兩位皆是屬於超過百年以上的骨董級人物。經常聚集在這條街道把酒言歡,或者流連忘返於百貨櫥窗瘋狂血拚的挪威人,未必對街名的由來和哈康七世的身世會感興趣,但無論男女老少,絕不可能對這塊土地曾經有過的面貌完全陌生,表現得一無所知。
>>更多小國的靈魂:挪威的生存之道,李濠仲 相關訊息

本類書籍銷售TOP5

  1. 耶路撒冷三千年
  2. 楚亡:從項羽到韓信 (作者簽名版)
  3. 台灣史新聞
  4. 太平天國之秋
  5. 被誤解的臺灣史:1553 ~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